歼-10传奇:外销型战机首次实战大放异彩 到底有多厉害?

Connor 火币pro 2025-05-28 3 0

【资料来源于央视网、CCTV4《国家记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环球时报、解放军报等】

据央视新闻5月17日报道,我国外销型战机歼-10CE首次取得实战战果,近日在空战中一举击落多架战机,自己无一损失,这一消息瞬间引发全球军事爱好者的高度关注。

歼-10传奇:外销型战机首次实战大放异彩 到底有多厉害?

图片来自于央视报道

5月20日,第十七届兰卡威国际海事与航空展在马来西亚开幕,此时全球瞩目的歼-10CE受到国外军政要员和观众热烈追捧,纷纷到展区与歼-10CE战机模型合影“打卡”留念。

5月27日,歼-10再传出最新消息,空军某部组织下半夜和拂晓飞行对抗训练,红蓝双方围绕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多机型协同作战展开对抗。红方结合歼-10C、歼-16机型特点密切协同,利用蓝方雷达“盲区”,不断创造攻击窗口。

歼-10CE首次实战震惊国外 法国回应“阵风”疑被击落

据媒体环球时报消息,2017年7月,歼10C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式上首次公开亮相。随后在2019年的第六届迪拜航展上,歼-10CE战斗机首次公开亮相,并在2021年第十三届中国航展上再次公开展示。在2024年的第十五届中国航展上,歼-10CE以真机形态首度亮相中国航展,吸引众多外军嘉宾登机体验。除了是各大航展上的常客之外,此前,歼-10CE战斗机还有着成功的出口记录。巴基斯坦当地时间2022年3月11日,歼-10CE战斗机正式列装巴基斯坦空军。彼时,巴基斯坦空军在卡姆拉空军基地接装了首批6架歼-10CE战机。此次出口实现了中国新一代航空主战装备成体系、成建制出口,是中国航空高新装备出口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众所周知,近日印巴局势因为“阵风”战机被击落,让我国外销型战机歼-10CE备受关注,官方也第一次证实首次取得实战战果。

展开全文

5月27日,法国国防部军方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回答媒体凤凰卫视记者提问,强调若相关信息属实,这将是“阵风”战斗机服役20年来首次在实战中损毁。这也是法国军方就这一话题首度做出官方回应。法国国防部武装部队参谋部发言人韦尔内上校表示,目前关于事件的具体情况仍笼罩在迷雾之中,很多信息尚无法证实。而对于“阵风”战斗机的表现,法国方面高度关注,并正与印度保持密切沟通,以便掌握第一手信息。韦尔内上校还透露,有些报告指出,这场战斗动用了数百架军机。法方将从这次高强度的战斗中,尽可能地汲取经验。若“阵风”战机被击落的相关信息属实,这将是其服役20年来,首次在实战中损毁。

据央视新闻5月17日报道,歼-10CE是中国航空工业自主研制的全天候、单发单座多用途战斗机 。具有体系协同作战、强电磁对抗环境下超视距多目标攻击,以及多模式对地精确打击等能力;具有优良的中低空机动格斗、超声速飞行、短距起降、大作战半径、长航程及空中受油能力;装备先进的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和武器系统,外挂武器能力强。

对于歼-10CE此次在外军空战中大放异彩并引发全球强烈关注,军事专家张学峰5月21日在接受媒体《环球时报》采访时介绍称,歼-10CE战斗机在外军空战中的辉煌战绩充分证明了歼-10CE战斗机的实力。歼-10CE是一款单发的战机只有一个发动机,为什么对上双发的“阵风”能够取得压倒性的战果?张学峰指出,“阵风”战斗机设计得非常巧,气动布局也很先进,机动性很高,但是问题在于机头空间比较小,这样它装的雷达就比较小,装的收发组件比较少,探测距离较近。另外“阵风”搭载的导弹也不具备射程优势。

其进一步表示,在中距空战占据主导地位的现代空战中,歼-10CE凸显出三大优势。首先是歼-10CE具备一定的隐身能力,虽然歼-10CE不能算典型的隐身战斗机,但是通过倾斜布置雷达阵面,DSI进气道,座舱镀膜以及吸波涂层的运用,可以大幅降低雷达反射截面积。其次,歼-10CE采用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远,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此外,歼-10CE所搭载的霹雳-15E空空导弹具有射程远的优势,其最远发射距离超过美国的AIM-120空空导弹,也丝毫不逊色于欧洲的流星空空导弹。“由于霹雳-15E弹径、弹重都比较大,还有很强的增程、升级空间。”

在国际军贸市场上,歼-10CE的高性价比也使得该型战机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张学峰介绍称,近几年来西方国家出口的国际标准的第三代战斗机,算上备件、发动机、培训和技术保障,中、重型战斗机普遍单价在2亿美元左右,非常昂贵。而歼-10CE的价格比较友好,性价比高。另外,中方可以提供体系化的方案,不像一些国家在出口武器的过程中附加苛刻的政治条件。

纪录片《歼-10传奇》播出 央视揭秘歼-10战机诞生过程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策划推出的纪录片《歼-10传奇》于5月21日至22日在CCTV-4《国家记忆》栏目播出。本片以歼-10飞机的研制历程为主线,从1997年首架歼-10组装完成,到突发油液泄漏问题导致首飞推迟,再到最终一飞冲天、创造中国航空史的奇迹,纪录片带领大家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往事。

1、

关于歼-10的命运 有人说是“在15分钟里决定的”

据媒体解放军报2020年3月消息,一开始人们就称歼-10为“争气机”。1982年2月,歼-10总设计师宋文骢应邀参加我国新一代战机研制方案评审论证会。原本他只是去“帮助参谋参谋”,却意外得到了15分钟的发言机会。就是这短短的一刻钟,他成功将一个保守的二代半飞机方案变成了新型先进三代飞机方案。

歼-10传奇:外销型战机首次实战大放异彩 到底有多厉害?

另据中国航空工业集团2025年5月25日文章《热血浇铸“争气机”!央视“国家记忆”播出专题纪录片(歼10传奇·艰难孕育)》,讲述歼击10战斗机的横空出世过程。

文章称,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航空工业正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彼时国门刚刚打开,中国航空⼈震惊地发现我们与世界航空水平的差距已不⽌⼀个代际。当时,美苏两大军事强国战机研制发展迅猛,竞相推出新型战机。美国F-15“鹰”战机已经服役十余年,并且进行了第一次改进升级,苏联的米格-29和苏-27也相继投产。此时的中国,必须要迎头赶上!

1981年的寒冬,一份关于研制新一代歼击机的建议被提交至中央。报告指出,必须要研制新一代歼击机,预计初期投资5亿元人民币。尽管这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是一笔巨款,中央仍果断批复:同意。

1982年2月,第一次新型歼击机方案讨论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有关领导和航空界的专家141人,参与此次方案的论证。当时,远在贵州的航空专家宋文骢接到航空部的电话,让他到北京参加评审会,帮忙参谋、完善设计方案。时任歼10飞机副总设计师谢品表示,开会前一天,航空部飞机局的局长就问我们有没有方案,要有方案的话也可以说一说。第二天,拿着连夜赶制出来的几张明胶片,宋文骢和团队走进了会场。凭借多年的积累,宋文骢坚持从传统飞机设计布局的思维里跳出来,用15分钟赢得了两个月后再次汇报的机会。

歼-10传奇:外销型战机首次实战大放异彩 到底有多厉害?

谢品

1982年4月,第二次新型歼击机方案论证会如期召开。宋文骢代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成都所进行方案汇报。为了使方案更有说服力,他们用有机玻璃制作了一个飞机模型。当模型被放在投影仪上的那一刻,幕布上光影流转,宛如一架未来战机破云而出。

歼-10传奇:外销型战机首次实战大放异彩 到底有多厉害?

经过7天激辩,部分参会者认为鸭式布局更先进,而部分航空专家则担心静不安定设计风险过大。第二次会议依然悬而未决。一般来说,鸭式布局就是把飞机的水平尾翼给挪到前面去了,后面没尾巴了。最大的优点就是它如果采用静不安定的电传操纵系统,那是绝配。当时我们通过计算,大概能提升20%的操纵性能。缺点就是难度大,电传飞控搞静不安定是很危险的。为了解决航空专家提出的风险问题,宋文骢团队决定用数据说话。他们硬是把三年要做的风洞试验,用一年时间全部完成了!

1986年,歼10项目正式立项,宋文骢被任命为总设计师。为了比肩当时的世界先进战机,宋文骢带领研制团队决定把歼10飞机的新成品占比提高到远超国际同行水平。

歼-10传奇:外销型战机首次实战大放异彩 到底有多厉害?

在歼10项目中,最难攻克的就是飞控系统。它就像人的大脑控制四肢一样,控制着飞机的每一个动作。

歼-10传奇:外销型战机首次实战大放异彩 到底有多厉害?

机动性和操纵性决定了新一代歼击机作战能力。要想提高这两方面的能力,必须摒弃过去飞行员用拉杆直接操作气动舵面的机械模式,改为采用由飞行控制计算机精准控制的“电传操控”模式。

在宋文骢的带领下,歼10研制进程稳步推进。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国际局势的变化让歼10的研制蒙上了一层阴影。20世纪90年代初,我们军事斗争的准备非常迫切,对先进战斗机的需求非常大。为了解决部队的急需,我们引进了一些战斗机,比如苏-27,后期又引进了它的生产线,这耗资也是巨大的。会不会挤占歼10的研制经费?我们之前的努力可能会付诸东流,研制队伍也可能因此而解散,所以当时引发了很大的担忧。面对这种情况,宋文骢坚定地回应,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设计研制出完全属于我们自己的飞机。经过数千个日日夜夜,上百家单位、数十万人的共同努力,1997年,第一架歼10飞机完成总装,在研制全线期盼的目光中推进试飞站。

歼-10传奇:外销型战机首次实战大放异彩 到底有多厉害?

1998年3月11日,成都温江机场的机库里,歼10飞机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然而,万众瞩目的时刻,意外突然降临。距离首次试飞时间不到10小时,时为机械员的张凤贵像往常一样对飞机进行检查。突然,他的余光瞥见发动机底部有一丝光亮闪过,似乎有什么东西滴落。当他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紧接着,又一滴液体一闪而过。张凤贵的心跳陡然加快,他蹲下身子,眼睛死死地盯着发动机底部,只见第三滴液体落了下来。职业敏感让张凤贵立刻意识到,出大事了。这个发现让整个团队倒吸一口冷气。飞机马上就要首飞了,这可是无数人十几年来艰苦卓绝盼着的一天。飞还是不飞呢?

歼-10传奇:外销型战机首次实战大放异彩 到底有多厉害?

就因为这样,首飞前一天,一份本该交给时任歼-10项目行政总指挥刘高倬签字的放飞前的例行检查文件,却迟迟没有送来。眼见领导第二天就要从北京赶来视察,见证他们十多年来的心血,整个团队倒吸一口冷气。刘高倬决定通知北京取消专机,歼-10改日再飞。

故障零部件找到了,排除了漏油,歼-10首飞的日期推迟到12天后的3月23日。那一天,歼-10原型机缓缓推出机库,历史照片记录下跑道上留下一人一机两个背影。那人是总工程师薛炽寿,他眉头紧锁,独自伴行两千米,将歼-10送到起飞线。从跑道另一头来接棒的是雷强,歼-10首飞的试飞员。为他送机人群里,有歼-10总设计师宋文骢,还有雷强的妻子。

歼-10传奇:外销型战机首次实战大放异彩 到底有多厉害?

有人问他,紧不紧张?雷强嘴上说着不紧张,航医一量脉搏,每分钟150多次,远高于正常飞行员的每分钟60多次。陪伴雷强走向歼-10的是宋文骢,他对雷强说:你放心,飞机肯定不会出问题。而雷强向宋文骢承诺:您放心,只要飞机不是在空中爆炸了,只要我还能操纵,就算摔我也想办法给你摔到跑道上,让咱们知道,这十几年错在哪儿了。话音一落,宋文骢眼睛一红。

接过首飞会签表时,时任中航工业某制造厂主任工艺师李凤山觉得自己手都在抖。回忆起当时,他仍止不住哽咽。下午2点41分,随着“开车”指令下达,歼-10发动机轰鸣,机体缓缓滑动,逐渐加速。地面上,飞控专业组长杨朝旭揪着心,紧张到歼-10离地前都不太敢睁眼看。下一秒,飞机前轮抬起,离地越来越远,在空中平稳地盘旋,现场这才欢呼起来。原定计划里,雷强驾驶歼-10绕场飞行三圈后返回,但他申请再飞一圈,20分钟后,他完成了空中预定动作,还差一个收尾。飞机在空中减速,调整状态,对准跑道,最后平稳落地。

雷强从座舱上下来,宋文骢迎上前去拥抱,现场许多人都泪眼汪汪,他们最清楚,十多年里,这个结果有多来之不易。68岁的宋文骢说,以后歼-10首飞的3月23日,就是他的生日。

但工作还没有结束。研发新战机,试飞的时间要占到一半的周期,一次试飞成功不够,试飞员要在长年累月飞行中反馈信息、改进细节,为战斗机飞出各种操作边界,包括飞行高度、速度、过载、攻角、迎角等参数的极限,为战术战法提供数据支撑。当中,“低空大表速”是一个关键试飞科目。他测试的是战机能不能在低空、超低空飞出应有的速度,飞机结构强度够不够,这对实战中的低空、超低空突防至关重要。在这些极限场景中,哪怕发达国家在试飞三代机时,也经历过摔飞机的事故乃至机毁人亡的惨剧。

飞行事故分等级,而时任试飞总师周自全说,在多年的试飞中,歼-10甚至没有出现过三等事故,而三等事故意味着飞机有损坏,但返厂修理好了可以继续用。往日种种,无法细数,快进到2003年,在研发攻关18年后,歼-10交付部队;2004年,歼-10定型,成建制列装部队,成为中国空军主力战机之一;2009年,歼-10编队亮相国庆60周年阅兵式,宋文骢和更多歼-10研发人的故事才走到台前。

2、

传奇!歼-10之父宋文骢和第一架歼-10飞行员雷强

歼-10传奇:外销型战机首次实战大放异彩 到底有多厉害?

宋文骢

据媒体公开报道,1930年,宋文骢出生于昆明,新中国成立后曾主持过云南军区情报处的谍报组和侦察组工作,1954年宋文骢跨进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大门,从此为我国的航空工业奋战了50年,先后参加过东风113号机、歼-7、歼-8、歼-9、歼-10飞机等多个飞机型号的研制,担任过两个国家重点型号歼-7C和歼-10飞机的总设计师,取得了一系列创造性的重大成果。其中,第三代战斗机——歼-10的研制成功是我国航空武器装备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不仅实现了中国航空工业的跨越式发展、对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还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能够自行研制并大量列装第三代喷气式歼击机的国家。

1970年,宋文骢带领同志们着手某新型歼击机的气动布局研究三个月后,第一套带鸭翼的高、低速模型风洞试验就开始进行。高速试验风洞安装在山洞里,试验现场气温很低,寒气逼人,环境十分艰苦,但为了取得精确的气动数据,设计论证方案的可行性,宋文骢亲自进驻现场,实行三班倒,边试验,边画曲线,边分析,边修改。最终,这些研究成果都用在了歼-10上。

1998年3月23日,被称为“骨气机”的歼-10终于完成了首飞。宋文骢的生日也从这一年开始,改为3月23日。

2006年,歼-10战斗机形成了战斗力,并在2009年国庆阅兵中大显身手,让世界瞩目。随着歼-10飞机的研制定型和装备部队,中国形成了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战斗机设计技术,并为后来歼-20等国产四代机的研制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0年2月10日,宋文骢当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2016年3月22日,宋文骢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当日13时10分在北京301医院逝世,享年86岁。宋老辞世距离1998年3月23日歼十首飞18年纪念日仅差一天。

歼-10传奇:外销型战机首次实战大放异彩 到底有多厉害?

雷强首次试飞歼10成功落地画面

据央视网2013年报道中国空军战机首飞故事,这样描述到“雷强是一个狠角色”。在人民空军的鹰阵中,雷强极具传奇色彩,在中国航空工业领域,雷强的名字更是如雷贯耳:他是首批“空军级试飞专家”,“空军功勋飞行员金质奖章”获得者;他把我国自主研制生产的第一架歼-10飞机飞上蓝天,创造了出厂试飞史上的10项第一。他遭遇了各类重大空中特情上百次,次次化险为夷,挽回国家财产损失几十亿元。

雷强,陕西绥德人,1957年6月出生,1976年8月入伍。他的父亲也是一名飞行员,曾经上朝鲜战场。儿时的耳濡目染,让他的心里早早就埋下了一个梦想:做一个像父亲一样杰出的飞行员。国际航空界有这样一句名言:“发明一架飞机算不了什么,制造一架飞机也没什么了不起,而试验它才艰难无比。”雷强说:“试飞的风险不仅挑战一个试飞员的智慧和勇敢,更考验一个军人对使命的坚守、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自从我当上试飞员那天起,我就立志要为新型战机早日装备部队而奋斗,万死不辞。我父亲不太希望我当试飞员,他不太愿意让我当,当了试飞员第一就没有仕途了,第二是个高危行业,到那时我想,要想在飞行上有所成就的话,还是要当试飞员。”雷强说。

1998年3月23日,歼-10首飞的日子。一般来说,新机研制时采用新品率通常只有30%,作为跨代飞机,歼-10却承载着60%以上的高新技术。当时很多人都认为这架飞机飞不回来。雷强问总设计师宋文骢院士:你心里有多少把握?宋文骢院士说:“雷子,你飞我心里就有底了”。此后两年多,雷强先后试飞歼-10近400架次,创造了歼-10试飞定型的10项记录,还成功处置了数十起重大特请。如今,歼-10已成为空军的主战装备。

如今,中国越来越强大,都是因为这些功臣以及众多在背后默默付出的辛勤工作者,向他们致敬!!!

歼-10传奇:外销型战机首次实战大放异彩 到底有多厉害?

歼-10战斗机的辛勤工作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