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警方再次强调:非机动车乱骑行,或担事故全责!
近年来,随着本市机动车通行秩序的持续向好,非机动车乱骑行引发的安全隐患日益凸显。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市非机动车有责事故占到涉非机动车交通事故总数的56.4%。部分市民存在认知误区,认为非机动车违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殊不知一次“侥幸”闯灯或“任性”行驶都可能酿成惨痛后果。
乱骑行或担全责
5月7日18时许,宝山区江杨北路四元路路口发生一起电动自行车闯红灯引发的交通事故。刘某骑行电动自行车违反信号灯指示,由南向西左转进入路口,与一辆由南向北正常直行的小客车发生碰撞,造成电动自行车、小客车物损,刘某轻伤。
宝山交警经调查认定,本起事故因刘某骑行电动自行车闯红灯所导致,故刘某应承担本起事故的全部责任。刘某不仅自己身体受伤、电动车撞坏,还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
为有效预防交通事故、最大限度清除道路安全隐患,交管部门进一步加强非机动车执法管理,主动收集非机动车违法高发、群众反映集中的路段、时段等线索,聚焦闯红灯、逆行、不在非机动车道骑行等易致祸、易致乱突出违法持续推进严查严处。今年以来,全市涉非机动车交通事故同比下降了5.1%。
侥幸心理要不得
5月18日下午,在松江区佘北公路桃源路附近,一电动自行车骑行人未佩戴安全头盔,同时一车搭载3名乘客,其中两名乘客为幼童,沿途在机动车道骑行,存在极大交通安全隐患。松江交警通过公共视频分析,锁定骑行人王某某,并依法上门对其进行处罚教育。
展开全文
执法方式的变革,突破了“时空限制”,实现了执法管理的24 小时全覆盖。5月20日凌晨,长宁区长宁路江苏路路口,申某骑行电动自行车违法搭载一名乘客,在机动车道上左转时和另一辆电动自行车同时闯红灯。长宁交警通过系统研判,依法对其进行处罚。
在现场管理的同时,交管部门不断拓展专用号牌RFID等科技手段,对警力难以现场覆盖的精准识别并即时记录发现违法行为。目前,全市交管部门已在800余个路口、路段布设了RFID外场采集设备,即时记录闯红灯、逆行、违反禁令标志、不在非机动车道骑行等违法行为。今年以来,全市利用RFID设备共查获违法行为20.1万余起。
暴力抗法必追责
近日,一男子因不配合交警执法管理并殴打交警受到刑事处罚。2月9日18时许,徐汇交警在漕宝路虹梅路执勤时,发现一女子骑行电动自行车违法载人,遂上前指挥其靠边停车接受处理。期间,该车后座的男子任某突然下车,连续拳击执勤民警头部、面部数次,致民警头面部受伤。增援民警迅速到场,当场将酒后滋事的任某抓获。5月20日,任某因袭警罪被徐汇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期一年执行。
警方呼吁广大交通参与者,特别是非机动车骑行者,乱骑行危害大,遵法守规才能确保安全。如果对民警执法有异议,可通过行政复议或诉讼等法定途径维护合法权益,避免一时冲动强行冲卡甚至暴力抗法,否则将构成“妨碍公务”“袭警”等违法犯罪,面临相应的行政或刑事处罚。生命无价,安全有法,人人参与,才能共建、共享交通秩序之美。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杨洁
评论